3月16日上午,学院在综合楼523会议室召开《晋本草图鉴》(山西道地药材数字标本)项目学术研讨会。会议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全儒、山西大学教授上官铁梁、山西省园艺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农艺师)廉国武、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主任药师罗晋萍、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侯建树、学院客座教授张兴元等专家参加研讨。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轩萍出席会议。教务部负责人、中药系班子成员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会议。中药系主任吕建军主持会议。
张轩萍对与会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她指出,山西作为“北药”核心产区,拥有黄芪、党参、连翘等40余种道地药材,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药材的优良品质。学院中药学专业群作为省级“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成立了“晋本草电子标本首席专家张兴元大师工作室”,并启动《晋本草图鉴》项目。该项目将通过高精度影像采集与系统性整理,构建“图鉴+教材+科普”三位一体的数字化体系,服务教学、科研及产业需求,助力山西中医药强省战略实施。她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共同促进山西道地药材研究与发展。
张兴元详细介绍了《山西道地药材图鉴》的编写意义、价值及体例,指出该项目将系统记录山西道地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分布及历史传承,为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结合专业领域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刘全儒从学术严谨性出发,建议优化书名与目录体系,增加近缘植物鉴别比较图,强化山西道地药材的辨识特征。上官铁梁强调跨学科协作的必要性,提议组建涵盖植物学、中药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等领域的权威编写团队,建立多轮审核机制,重点保护省内珍稀濒危物种,同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图谱精度。廉国武提出分层定位策略,建议根据专业研究者、产业从业者、教育机构及普通大众等不同受众需求,设计针对性内容模块,兼顾学术深度与科普性。罗晋萍倡导建立“双审核”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把控质量,同时探索数字化升级路径,编写立体的融合图书。侯建树指出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建议积极申报省级专项课题,推动成果转化与品牌建设。
张轩萍对各位专家和领导所给予的积极建言和宝贵意见表示衷心感谢,表示这些建议不仅为《晋本草图鉴》项目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山西道地药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学院将认真梳理每一条意见建议,大力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专项工作组,有力推进晋本草电子标本资源库建设,为全国道地药材保护开发和传承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山西方案”。
此次研讨会标志着《晋本草图鉴》(山西道地药材数字标本)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下一步,学院将形成具体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晋本草电子标本”,为全国道地药材保护与数字化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审一校:吴冠华
二审二校:王丽娜
三审三校:彭志强